外科工具因更迭而不斷獲得新的生機。那一根根不起眼又不可或缺的縫線,卻是外科醫生最離不開的工具之一。
如何選擇最合適的縫線?僅僅從外科縫線的外包裝上我們已經能夠獲得很多有用的信息:
各種縫線的粗細以號數與零數表示。中國常以號數表達,從細到粗為:1#、4#、7#、10#;美國藥典則以零數表達,由粗到細為:1-0~10-0。
相同材質下縫線的直徑越粗,其抗張強度就越大。但縫線絕不是越粗越好。一方面,縫線越粗線節越容易脫落;另一方面,更細的縫線帶來的縫合部位纖維形成更少,有利于組織生長。
一般公認為:應使用與縫合組織天然強度相匹配的最細縫線,以使縫合所致的創傷減至最低限度。
外科縫線可分為可吸收縫線和不可吸收縫線;根據其材料來源可分為天然縫線和人工縫線;根據其編織又分為單股和多股。
可吸收和不可吸收
1、跟據確認,可吸收性縫線能通過人體內酶的消化來降解,或者水分逐漸滲透到縫線纖維內而引起多聚體鏈的分解。
2、張力支撐時間即縫線植入體內到張力降到初始張力的 22% 的時間,對于可吸收縫線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3、在選擇合適的可吸收縫線時,需要考慮到可吸收縫線有效張力支撐的時間應該滿足組織愈合的需要時間(見下圖)。
不可吸收性縫線在體內不受酶的消化,也不被水解。
這一特性使得它在外科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可用于以下情況:
①患者對可吸收性縫線有過敏
②疤痕體質或有組織肥大的患者
③體腔內縫合的組織愈合緩慢,縫線需長時間留于組織內維持創面有效張力
④固定除顫器、起搏器、藥物釋放器等
天然和人工
1、天然材料縫線大多含有蛋白,成分不均一,在體內會產生酶解反應,理化性質不一;因此,組織反應較大,張力、支撐時間及吸收時間不可控。
2、而人工材料理化性質均一可控,組織反應小,可以獲得確切的張力、支撐時間及吸收時間,是更符合臨床要求的產品。
單股和編織
一、單股纖維縫合線
1、優點:①毛細現象小,②對組織損傷小、疤痕小,③穿過組織時所遇阻力小,④細菌定植少
2、缺點:①皺于保持原先的螺旋狀態(記憶性),②表面光滑,③操作時可控性差
二、多股纖維縫合線
1、優點:①抗張力較大,②柔軟、成接性較好、記憶性弱,③打結牢靠,手感好
2、缺點:①粗糙、組織反應大,②細菌易定植,③可能成為泌尿系、膽道結石形成的介質
針尖形狀
大家都知道圓針和角針,其實針尖形狀和可以繼續細分;擇針尖形狀可依據需要穿刺的組織的堅硬程度。
1、角針:用于膠原密度較高的組織,如筋膜、皮膚;反向鋒利刃的切割刃位于三角形的底邊,更靠近需要縫合的組織,因此具有更強的結構強度和最小的縫線切斷效應。
2、圓針:用于實質臟器,如肝臟、脂肪和肌肉;圓針通常對組織的損傷比角針低,但如果過度用力所造成的損傷可能性更大。
3、鏟形針:靈活度和控制力較強,多用于精細的眼科手術。
弧度
根據縫合時所能暴露的空間和環境不同,也衍生出了不同弧度的針方便術者操作:
理想的縫合材料應該具有很高的強度和打結安全性,同時又能保持彈性和最小的組織反應性,
外科醫生必須綜合考慮到縫合部位感染的風險、愈合時間、強度、需要的張力和縫線本身特點等因素選擇一種最適合特定的傷口和環境的縫線。
有讀者總結出以下幾點縫合線的選擇原則可供參考:
1、通常選用與縫合組織天然強度相匹配的最細、組織反應最小的縫線,愈合緩慢的組織(筋膜、肌腱)選擇不吸收或較長時間可吸收縫線;
2、用可吸收縫線縫合生長愈合較快的組織,如口腔粘膜、生殖器粘膜;
3、對具有潛在污染的組織,應避免使用多股纖維縫線,而應選用不容易被細菌附著的單股纖維縫線及可吸收縫線,優選抗菌可吸收線;
4、對于特別強調美容效果的部位,考慮使用最細的惰性單股縫合材料,如尼龍;
海迪科絲線非可吸收縫合線規格圖表: